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东风标致 >> 东风标致选择 >> 正文 >> 正文

广州标致噩梦即将重演法系车在困境中到

来源:东风标致 时间:2023/1/26
北京皮肤科哪家医院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雪铁龙、雷诺、DS这三家法国车企集体缺席年广州车展,只留下一个孤零零的标致品牌,这样的“操作”不免让众多的人产生疑惑。

要知道广州车展是本年度国内最后一个大型车展活动了,它往往扮演着各大厂商年底冲量、发布新车的重要角色。再加上本年度不太友好的车市环境,厂家似乎更应该着重在车展上冲一下销量。

然而,大部分的法系车却选择了“隐身”,究竟是为哪般呢?是不是标志着法系车在中国市场全面衰落了呢?笔者无意妄下断言,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或许市场才会给出最中肯的答案。

这张表格反映的是在中国市场的主流法系车年1-10月份的销量统计(不包括布加迪这样的超豪华品牌)。首先,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表格的第二栏是整个品牌的销量,而不是一个品牌下某个车系的销量。

笔者为什么要着重强调这一点呢?如果我们将某个品牌的总销量平均分布到本年度的10个月份里,单月销量最高的是标致品牌.6辆,最低的是DS品牌.9辆。看到这样的数据,笔者在想它们的销量是不是有点不太理想呢?对,真的不太理想。

有的人可能会讲,之所以法系品牌销量低迷,要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本年度低迷的整体形势。所以单一的样本并不能成为普遍的规律,也不足以成为“唱衰”法系车的根据。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同样的环境之下,为什么德系品牌依然强劲,为什么日系品牌出现了逆势增长呢?显然,大环境的不友好并不能成为法系车低迷表现的遮羞布。

而且应该明确的一点是,法系品牌并不是只有本年度的表现堪忧,而是几乎在一路滑坡。当然必须承认的是法系品牌在中国也曾经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以神龙汽车来讲(该公司是中国东风汽车与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旗下包括东风标致与东风雪铁龙两个品牌),-年,该公司旗下品牌车型的销量一路攀升,分别为44万、55万、70.4万、70.48万辆。不过,年的销量高点成为了神龙汽车最耀眼的时刻,当然也可能是它最后的辉煌。

之后神龙汽车的整体表现就如同“雪崩”一样,从高点迅速跌落。-年的销量分别为60.02万、43.4万、25.3万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法系车在华市场占据大部分销量的标致与雪铁龙品牌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雷诺与DS品牌了。

其实在笔者看来,最危险的事情还不只是销量下滑那么简单,而是这种不断下滑的“趋势”。如果下滑的趋势无法得到有效的遏制,那么很可能部分或者整个法系品牌都要步当初“广州标致”的后尘了。

当然作为一名媒体人和一名消费者,是不会乐意也不会期望看到这种情况的,毕竟市场的多元化,才能给终端的受众带来更大的福祉,才能不断形成一个更加成熟的国内汽车市场。

提到广州标致,可能有不少人感到些许陌生。它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广州汽车与法国标致汽车的合资企业。作为当时中国最早的合资车企之一,广州标致早早就占据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利席位,由此辉煌一时。然而好景不长,迅速衰落的广州标致令人唏嘘不已。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这是对广州标致最真实的写照。不过务实的日本人可能要感谢一下浪漫而固执的法国人,不然也不会有“广州本田”的诞生。(当时还叫做广州本田,现已更名为广汽本田)

“小股比”、“拒绝本土化”、“赚快钱”的思维最终让广州标致走进了“火葬场”。尤其是“本土化”这一层面,广州标致可以说做得相当不到位。

比如当时某些小零件法国方面都坚持用纯进口件,提高生产成本的同时又拖慢了生产效率。而且在很多设计层面的东西,法国方面都坚持己见。实在是无奈,尽管当时中方股比占大头,但因为我们当时在很多方面都还不成熟,所以只能看人脸色。

彼时的广州标致就好比是一面镜子,照亮了现在法系车的症结所在,它们似乎仍然“不改初心”的拒绝本土化或者说本土化做的不到位,可以毫不留情地说“在中国市场上法系车几乎是本土化最差的品牌,甚至没有之一”。

法国人很浪漫,对于造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它们所谓的设计感却似乎并不讨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比如在曾经的雪铁龙爱丽舍车型上喇叭不是放在方向盘中央的,而是放在方向盘的杆头,因为它们认为这样的形式才会确保在转向时不会影响到按喇叭;比如较为热卖的标致车型,都20多万的车了,后悬架竟然还是采用的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

比如雪铁龙C5偏偏要在那些看不到的地方精致,空调温度与风量竟然都可以单独控制,而作为一款中型车,其狭窄的后排空间与可怜的车内储物空间让它在竞品中毫无优势可言;比如法系车很有“设计感”的外观,尽管外观这种东西“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也许很多的消费者并不以为然。

当然上述的这些现象也许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原因。但归结到一点,就是很多法系品牌不会懂得真正倾听消费者内心的诉求。

做企业不是搞艺术,不是只靠想象就能把企业做得出色。车企不能期望消费者主动来迎合自己,而是要更加积极地拥抱市场。毕竟量产车是面向市场的,车卖掉了企业才能有营收,有了营收企业才能生存下去。

另外,我们知道汽车的保值率是与销量有密切关系的,如今伴随着法系车销量整体的走低,那么市场对法系车的接受度也会大概率走低。

如此一来便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由于上述法系车种种不接地气的原因,导致其销量走低;销量走低,又会减少市场中法系车的保有量;而保有量的减少,又会影响到车辆的保值率;保值率的降低反过来也必然影响新车的销售。

除此之外,几乎在中国市场中畅销的汽车品牌都有一个自己的标签或者说成功之道。比如大众精准的营销,日系车的皮实耐用等,而提到法国车,消费者几乎不能给它一个很好的定位说白了营销做得很不到位,也许它在等着消费者主动向它靠近呢吧!

似乎一切都是坏消息,一切因素都在指向同一个结果,那就是法系车在华市场的全面没落。但它真的没救了吗?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由于不接地气导致了法系车走到如今这步田地,那么做到接地气很可能也是最有效的自救之道,而且这是在中国市场必须走的一步。

想一想,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无论各大车企如何布局,中国市场都是无法绕过的一个存在。客观来讲,相关车企并不能指望中国消费者去迎合自己,而是要做好调研去向市场推出一些符合中国消费者审美的产品。

现在都年了,汽车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了,整个市场早已从卖方转向买方了。想要在当前的国内市场分一块蛋糕,消费者的诉求不可忽视,而只会昂起头颅做“所谓的“贵族”就只有被淘汰的份儿。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法国人似乎特别擅长做“小车”,这也让法系车在欧洲市场比较受欢迎,但是在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它就开始犯难了。

其实法系车在20世纪80年代就由于水土不服早早退出了美国市场,我们知道美国人喜欢大车,大排量自吸,而法系车当家的车型是小车,小排量自吸或涡轮增压,法国人的造车理念其实与美国人的消费理念背道而驰的。

尽管中国消费者并没有像美国消费者那种对于大排量自吸有着别样的情怀,但是中国消费者喜欢大气,宽敞,豪迈,对于“大”也有着自己的追求,所以相对温文尔雅的法国车自然也难得欢心。因此法系车针对具体市场完善自己的产品矩阵似乎也应该是当务之急。

写在最后

“日有东升西落,月有阴晴圆缺”,既然法系车曾经有过高点,如果后续的战略调整得当,想必法系车“广州标致”的噩梦不会重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2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