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聊汽车品牌#
时间已经到年的二月。
仍旧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看来有必要聊一聊了。
铃木、福特、林肯、马自达,还有标致雪铁龙DS,这些品牌都与长安汽车合作过;其中铃木已经退出,福特林肯在二三线挣扎,马自达的销量也是非常低,DS直接宝能接盘,似乎长安汽车就像是一个“魔咒”,哪个外国汽车厂商与其合作都要面对不好的结果。
责任真的在长安吗?
这不是胡扯又是什么呢!来盘点几个非长安系的退场或冷门品牌吧。
东风雷诺退
东风裕隆退
广汽菲克退
广汽讴歌退
广汽菲亚特退
北京戴克克莱斯勒退
北京Jeep退
上汽斯柯达
广汽三菱
东风标致雪铁龙
等。
前七个都是已经消失的合资品牌,其实早一些的还有贵州云雀和广州标致等;剩下的三个品牌基本都不看好,而这些品牌没有一个是和长安汽车有关系的。
进入二三年后,丰田、本田和日产的销量也都在下滑,可是这三个品牌是和一汽集团、广汽集团和东风汽车合资的;上汽奥迪面对着巨大的库存压力和极低的销量,似乎也有两款车停产了,未来会如何也是难以预测。
都怪长安汽车吗?
明显怪不着嘛。
其实合资汽车企业的成功与失败,责任完全在于其中的外国汽车厂商;因为这种合资模式从来就不是对等的,中企提供的是土地资源、资金和工人,外企提供的才是资金、技术和品牌。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规划方面,合资企业里的中企是没有决策权的;所以产品力的强弱完全取决于外企,车辆能否热销则取决于技术。
以雷诺为例,这个法国汽车品牌使用的技术和打造的车型都来自日产,欧洲汽车品牌的用户对于车辆的品质要求是普遍高于日系汽车用户的;所以雷诺必败,这种粘着高卢鸡毛的日系汽车不会被其潜在用户认可。
裕隆汽车的技术基本都来自日本汽车厂商,裕隆集团说白了就是个日系汽车的代工厂,所以东风裕隆从根上来说也算是技术层面的合资企业;然而日系三强自己都玩不转了,裕隆又能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铃木汽车的退出是必然的,这个品牌的车辆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市场的表现都很差,现在的重心在印度;而印度汽车的均价才一千多美元,也就是说铃木只能造出一些价格和品质同样低的车,这样的车是不会被成熟的汽车市场用户接受的。
剩下的还能参考谁呢?
看一看被视为“技术偏执狂”的马自达吧,它有什么?一个均质压燃技术看似很强,可是量产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依旧羸弱,与同级别车辆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转子发动机到现在都没有解决转子不耐用的问题,而且转子发动机的特点是转速高但扭矩小,拉升功率全靠拉升转速,这种高油耗的发动机是注定不适合家用车的。使用转子发动机的马自达插电混动汽车的耗油量比同级燃油车不低,要它有何用?所以马自达的失败正是在于技术,这些技术都与长安汽车无关,以燃油动力汽车为主的长安汽车,去年差一点就是汽车厂商的销量冠军。
除技术的不足以外,合资模式也注定其最终结局。
一台十万元的车假设利润为10%,一家独资车企就能赚一万元,绝大多数独资车企都能达到该标准;这些合资汽车当然也想要达到相当或更高的标准,于是其车辆的利润就得达到至少两万,因为合资的两家或三家车企都想要有相当的利润,否则干嘛和你合资,自己造车不香吗?当然这是在技术成熟和产业链完善之后才有的底气。
可是结果则是独资企业打造的十万级汽车品质更高,因其去掉税费成本后的车辆制造成本投入可以达到五万元左右;而合资汽车去掉之后就只能有三四万元的投入,车辆的品质显然会低一些。
这不再是一个贴上外国汽车品牌就能够随便卖的时代了,一定要将品牌价值的话,现在的国潮品牌更有价值;所以合资汽车也得拼实力了,但是合资模式决定了投入的限制,所以这些车的销量才会越来越低。
合资汽车模式从开始就是个“坑”,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摆在桌面上的阳谋;只是这些傲慢的外国汽车厂商从来没有想到过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进步速度会如此之大,所以也早就注定了今天的局面。
长安汽车的合资品牌之所以会先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初期像样子的外国汽车厂商都与一汽、上汽、东风合作了,对应的是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神龙汽车,这是汽车行业的“三大”;三小则是北京吉普、天津夏利和广州标致,看到这里都还没有长安汽车的事。
其实长安汽车属于“二微”之一,初期以制造微型商用汽车为主。
其次还有“四轻二中三重”,分别指南京依维柯、西南五十铃、北京顺义和一汽吉林,一汽和二汽(现东风汽车),重汽、北奔、日产柴。
这就是“三大三小二微四轻二中三重”,长安汽车在初期没有被一线的外国汽车厂商选中的资格,所以也才会有后期的传闻;不过这也成就了长安汽车,如果不是没有依靠的话,长安汽车也不会成为自主品牌里的佼佼者。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