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一成不变,我喜欢每天不一样的精彩,乐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只为在耄耋之年回忆时不愧对当初那个血气方刚的少年。驾驶对我来说也从来不仅是从A点到B点,我更享受其中的过程,用身体的每一寸肌肤倾听车子的语言,在我眼里它并不是一副冰冷的机器,而是我的伙伴。
就像这次,本来在成都租车试驾丰田亚洲龙,突然一时兴起要想来一次露营之旅,又突然想起驾仕派的大本营就在成都,赶紧打电话咨询有没有可以推荐的露营地。好巧不巧,他们正在离我十几分钟车程的地方做评测,而他们评测的车辆,居然是东风标致L——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就是L的车主。于是一通“忽悠”,拉着几位驾仕派的老师和我一同开启了这次露营之旅。
而作为一名曾经的车辆主观评价工程师,出于职业习惯在旅途中不禁要对这两台车的驾驶体验比较一番,得出的结论则是:L要比亚洲龙更接近(我的)生活——而这,或许也是当初我选择L而不是其他车型更深层次的原因。
对于这两台车的体验与感受,下面我们具体来聊聊。
拿到亚洲龙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整台车的静态质感老实说相当拉垮,塑料方向盘,握感廉价;全织物手动座椅,并且座椅的腰部支撑较差,开了一小段市区就感觉腰比较累;PRND换挡的手感也较差,尤其是P/R切换时有明显的摩擦感;总体的内饰氛围非常塑料,触及之处满满的廉价感。另外值得一说的是亚洲龙全系均没有CarPlay,甚至是丰田全系都没有,而对于我这种苹果用户,我是懒得再重新下载一个CarLife来使用的。实际上我租的这台进取版连车机导航都没有配,如果不告诉我它的官方起售价为19.98万,你跟我说它是10万我都信,哪怕加上折扣,我觉得性价比也很差。
而之前亚洲龙刚上市的时候我也短暂试驾过一次,但试的是2.5L燃油和混动版本,车行这台2.0L+CVT版本的我还是第一次开,发动机参数为hp+Nm,放在一台车身将近5米,车重将近1.6吨的B级车上显得有点小马拉大车的感觉。但我并不是一个数据党,具体的驾驶感受还是要开起来才知道。事实上这个动力在市区开还是挺轻快的,不会出现明显的动力不足的现象,采用CVT也不存在动力中断的情况,但kph后加速超车时就显得比较力不从心,并且由于是自然吸气发动机,虽然响应很及时,但在山路驾驶时,爬坡总显得不得劲,转速也会拉得比较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发动机噪音会伴随整个旅程。
低速转向时的感觉非常不好,个人感觉EPS调得很“塑料”,10kph以下挪车时方向盘力比较大,没什么阻尼感,类似扯橡皮筋的感觉,打了90度松手后会立马往回弹大概20度左右,并且还能感觉得到电机功率跟不上,力反馈有些迟缓,还能听到EPS电机的“呜呜”声。由于车身和轴距较长,虽然有TNGA平台加成,但还是免不了左右变道时车尾跟随慢的后果,在街道以及山路驾驶时就会显得整车很笨重。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这台进取版的亚洲龙配上了ACC、车道偏离预警和保持,但居然全车没有一个雷达!也没有倒车影像!丰田是想告诉消费者开这台车出门就要上高速,不要在市区开的意思吗?
相比之下,个人觉得我的L无论是在动力、底盘操控、转向手感,还是在静态质感等维度,都要比亚洲龙要好得多。
L有1.6T和1.8T两种不同的动力可以选择,匹配均来爱信的6AT和8AT变速箱,两个动力总成都OK。其中1.6T+6AT车型的动力在市区妥妥足够了,并且考虑到其15.97万的起售价,加上目前都有2-3万的终端优惠,落地价格会比指导价更低,这个价位能买到一台底盘操控都很优秀的B级车不香吗?当然如果口袋充足的话,我个人是更建议直接上次顶配或顶配的,毕竟动力和各方面配置都要更高,目前都落地价格分别在20万和23万左右。
L让我最受用的是这套内饰,官方称之为i-cockpit唯我座舱,针对驾驶员的环抱式设计,我觉得相当有安全感,加上业内绝无仅有的小方向盘,全系都配备手感很棒的电子挡把,整个氛围显得非常科技和战斗,也难怪不少人在看过实车之后都觉得像在开飞机。相比之下亚洲龙的中控内饰设计就显得非常随意,这也难怪有人调侃这套中控为“墓碑”。
L的转向手感调校得很细腻,阻尼力恰到好处,整个转向力随转角变化很线性,并且落差不会很大,单手抡方向的时候会觉得稍重,但当双手操作时,会觉得恰到好处,10kph以下的力会比亚洲龙小很多,并且更小的方向盘对于女生来说也更容易驾驭。相信我,当你第一次握上这个方向盘时就会爱上它,并且再回到其他车上的时候,都觉得像在开货车。
最值得说的是,L虽然为一台接近4.9米的B级车,但开起来不会有大车感,相反还会觉得很灵活,因为它的最小转弯半径做得很小,大概是5.4米左右。而大多数A级车普遍为5.2米左右,像亚洲龙这种车长接近5米左右的车子,转弯半径基本都在5.9米左右,如果是后驱车型,则能够做得像A级车一样小,因为可以不考虑前轮传动系统的问题,但要知道L是一台前驱车,能做到这么小还是需要一定功力的。千万不要小看这0.5米的差距,很多情况下就是因为这一点差距决定了是一把能过还是需要再倒一手。
所以更短的车身+更小的转弯半径+小巧的方向盘+轻松的转向力=L山路驾驶感受非常游刃有余。
在山路驾驶的时候,L的感受也要比亚洲龙来得更轻松,1.8T发动机在参数上碾压亚洲龙,涡轮增压宽泛的扭矩平台也能让它以更低的转速行驶,同时还能获得更强的动力输出。爱信8AT变速箱调校得比较不错,基本上都能比较聪明的根据坡度选择合适的挡位,只是在升降挡的时候相比CVT会有一些动力中断的感觉,但好在换挡速度还比较快,驾驶起来相当轻松。
而操控方面,显而易见L要比亚洲龙强太多,毕竟亚洲龙是丰田为北美而生的车,就注定了它的长途巡航属性,而实际上也是如此。亚洲龙的底盘滤震调校得很舒服,大小冲击都化解得相当好,但是在一些波浪路面行驶时,漂浮感会比较明显,从方向盘上也感受不到路面的变化,阻尼衰减的时间也比较长,加上总体悬架行程比较大,所以会有种坐船的感觉,和原来的皇冠差不多。L相比之下路感会更强,方向盘上的力反馈比较清晰,但在一些粗糙和破损路面行驶的时候就会比较硬,按我的总结就是,亚洲龙是工具属性,而L就是驾控属性。
为了更深入对比两车的操控,我简单做了一个绕桩测试和麋鹿测试,绕桩的桩距为18m,麋鹿为简单的3x3x3m宽度,两台车每个项目跑3次。结果给我的感受是——
L绕桩速度能稳定在66kph左右,转向很灵敏,小方向盘绕桩真的很爽,整车的横摆建立很快,车尾的跟随性很好,侧倾的大小控制得也比较好,穿桩测试下来很柔顺丝滑,能比较快的找到节奏。而在麋鹿测试时,我试到第三次时勉强能做到76kph左右,更快的响应也导致了L从A到B区时几乎不会存在很多迟滞,而从B区到C区时会有些推头,加上ESC标定得比较保守,而且不能完全关闭,基本上从A到B区时就会被ESC按在地上,节奏容易被打乱,但总体可控性比较好,不会让我有很慌乱的感觉,如果ESC能更放开一些,相信时速能再高一些。
亚洲龙由于悬架调校的取向,在绕桩过程中,横摆建立比较慢,车尾跟随性较差,转向响应有些迟滞,并且由于车身更长,总感觉车头已经往右走了,但车尾还在往左走,就好像有个拖斗在后面一样,但好在穿桩过程中节奏还比较容易找到。而到了麋鹿测试,亚洲龙的大车属性就会被进一步放大,从A区到B区的时候还比较轻松,但从B区到C区的时候能明显感觉车屁股在往外甩,同样是在第三次时候勉强做到73kph左右。而值得称赞的是亚洲龙的ESC标定得很好,整个过程不会有非常明显的介入,打乱车子的节奏,能很配合的跟着驾驶者的意愿工作,另外它的ESC能完全关闭,但我不是很建议大家这么去做,因为在关闭ESC再跑了一遍之后,从A区到B区时车尾就已经出现了滑移,而从B区到C区时就彻底变成了钟摆甩尾了,好在最后还比较可控,救车比较轻松,但前提是要有一定的驾驶技术,否则很可能会演变成失控撞墙。
总结下来就是,L属于极限高但薄、亚洲龙属于极限低但厚,好在L哪怕失控也是呈现推头的状况,不会出现严重的甩尾现象,我觉得这跟它的ESC标定是脱不了干系的,所以在正常道路上行驶时,两车都是比较安全的,并且我相信也不会有人把ESC关了在大马路上做紧急避让吧。
最近有一个词很火,叫“内卷”,我觉得它的存在,原因就是太在乎他人的眼光,就好像选车一样,听别人一定要选可靠的、大空间的、省油的车,可是开车本身是一件非常自我的事情。是满足他人还是自己?显然我是后者,所以我选择了L,因为有些事情有些东西,年轻的时候不去做不去选,可能这辈子就都没有机会了。
文|莫逸龙
图|仁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