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历年“双11”,俗称线上“剁手节”,“衣食住行用”各大领域商家促销手段五花八门,纷纷将年底抢收业绩视为一场大战。不过,近两年来,线上购物节热闹非凡之际,不少线下实体门店也抓住了商机,凭借线上线下融合平台,从线上导流了不少消费者至线下门店消费。鉴于此,《证券日报》派出“吃住行用”四大领域记者到代表性门店进行现场调查,给消费者和投资者解疑答惑。
房企“双11”玩“免费送房”促销引流
北京部分楼盘房源减价超20万元
■本报记者王丽新
见习记者郭冀川
“买一送一”在零售行业经常听到,尤其在备战“双11”期间,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各种打折促销手法花样百出。以往,房企对“双11”参与度相对较低,在营销手法上,多是赶“互联网+”潮流,进行线上购房节促销。
但今年颇有不同,促销力度较大之余,不少龙头房企都参与了“双11”营销大战。为了带来购房者,有的房企营销手段直接锁定了“免费送房”,这在业内极少耳闻。毕竟,房子作为大宗商品,动辄数十万元起,上亿元一套亦不稀奇。
昨日,《证券日报》记者奔赴北京多个楼盘现场走访发现,万科、远洋地产等房企都在线下楼盘设置多种优惠促销活动吸引购房者,促销优惠力度多至减价1%,甚至可达到单套房源即可减少20万元-30万元。
优惠促销力度
多达20万元以上
还没有走进五里坨区域楼盘,《证券日报》记者就注意到,在万科翡翠山晓售楼处门口就摆放着一个很大的“双11”优惠广告牌。据销售人员介绍,第四季度既是房企大力促销回款的时节,又是购房者攒足了精力准备买房的时候,因此借助于“双11”的人气,集中推出了优惠政策。
“这两年我们的优惠从送东西变为了直接优惠折价,毕竟购房者最终关心的还是价格,尤其对刚需楼盘来说,今年‘双11’的优惠是总房款的1%折扣,但前提是在节日优惠期间确认购买。”上述销售人员表示,除了价格打折外,今年新开的楼盘还推出了选层活动,根据购房者选房情况,可以有不同程度的优惠。
在售楼处现场,《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虽然不是周末,还是聚集了不少到访客户。一位潜在购房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来这里买房的多是地缘性客户,看重楼盘的性价比优势和周边配套情况。
在与上述楼盘一街之隔的远洋五里春秋销售中心,《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远洋地产的“双11”活动是直接打折,其中还细分为预付6万元打98折,当月付定金按照比例打折、选择指定贷款银行再给予折扣优惠等。该项目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在节日活动期间,各项折扣力度要比往日大一些,是给消费者真实的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区域的另一个新盘销售中心,则以“双11”期间一周时间为节点,进行了优惠力度较大的促销。据该项目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目前项目剩余房源已经不多,因此目前能够给出的优惠力度已经达到单套20万元。
有销售人员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条件是按期缴纳定金或者提高首付比例,这也是为了完成全年销售目标,加快回笼资金。
“今年房企对‘双11’参与度要比往年高,阿里的‘1元起拍’、苏宁的‘特价房’、京东的‘五折房’都在试图吸引客流促成交易。”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11”的促销活动短期内会有效提升交易量,也会降低交易成本,但整体看是小众行为,重点在于可以开拓揽客空间。
线上拓客领进
线下楼盘促成交
昨日,《证券日报》记者获悉,金地集团在北京推出了“金地11.11真送度假房”活动。记者以普通购房者参与后发现,通过线上APP报名,再到金地集团几个线下楼盘登记即可参与抽房活动,中奖者可获得烟台一套户型面积约为21平方米的度假房产。
“线上报名后,去线下楼盘进行登记才可参与抽免费房的营销玩法,实际上是为了引流。”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当前的北京市场来看,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手段,或许能起到一定作用。
无独有偶,11月8日,龙湖集团“‘双11’购房狂享季”将在“龙湖U享家”居住服务平台开启,从百万元红包全网派送,到—万份到访礼全国派发,再到超2亿元购房券发放,领取可以实现额外折扣优惠,龙湖集团旗下近个项目的在售房源都将参与其中,覆盖全国40余个城市。不难看出,这都是试图打通线上、线下拓客通道的营销手段。
对龙湖来说,这种营销手段是尝过甜头的。去年,U享家首次在11月推出购房优惠活动,一举实现万人线上参与、余客户实现成交、累计成交金额超30亿元、共计让利给购房者1.1亿元。此后,龙湖便将每年11月固定下来,进行让利促销。
“抓住‘双11’的机会抢收业绩,在今年房企参与意愿更高的背后,是拓客成本的不断攀升。”某中介一位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北京、深圳等新房市场,一般渠道费率在3%-5%之间,不排除个别项目达到8%的情况。如果“双11”期间,用小的投入引来购房者到线下销售中心,成交几率就会提高,转化为交易额的概率也会提高,房企当然愿意去做。
“双11”前夕汽车品牌开启促销大战线上半价卖车线下立减16万元
■本报记者龚梦泽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销量下跌的阴霾始终挥之不去,尽管各家车企也在采取终端优惠、更新换代等方式来刺激消费,可惜却见效甚微。而即将到来的“双11”,俨然成为年内车企达成销量目标为数不多的救命稻草。
《证券日报》走访北京多处汽车市场发现,为了与“双11”营销实现联动争取销量突破,从而拉动11月份的整体销量,各汽车品牌经销商都祭出了超大优惠价进行厮杀,拼抢有限的客源。
据不完全统计,上汽、北汽、吉利、长安、奇瑞、比亚迪、通用别克、大众、广汽传祺、福特等诸多知名品牌均参与了“双11”促销大战。而促销活动种类包括了定金直降、秒杀特价车、送装潢、送油卡、下单抽iPhone等多种形式。
“双11”前夕
线下售车乏善可陈
记者首先来到了吉利领克4S店,据销售人员介绍,“双11”期间任意品牌置换领克全系车型最高享元补贴,订车就送元礼包。“每种车型都会有不同形式优惠,包括现金、保养、装饰各不相同。”该销售人员还对记者表示,为加大力度尽快清库,以上活动力度已经堪比员工价的促销活动。
相较于自主品牌的大动作,合资品牌亦不甘人后。据记者了解,目前马自达阿特兹少量特价车,限时特惠,最高降价幅度可达1.9万元,同时订车即送交强险,二手车置换最高补贴元;而据东风标致销售人员透露,店内车型优惠力度史无前例。即日起至11月20日,到店所付订金最高翻5倍。“交付元活动车型定金,指定时间内到店核销购车,就可享受2元购车优惠券。”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来到一家销阿尔法罗密欧4S店内,两款2.0T入门级车型打出了6.1折优惠。其中,Stelvio2.0T精英版车型,指导价39.98万,终端优惠售价仅24.5万元,降幅高达15.48万元;2.0T豪华版车型,指导价42.68万,终端优惠售价低至26.2万元,直降16.48万元。
此外,一汽大众、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一汽丰田、广汽传祺等众多品牌4S店针对“双11”均拿出了现金直减、购车抵用券、限时折扣、免息金融贷款等各式优惠。
事实上,由于车市尚未走出销量持续下滑的阴霾,无论是车企、经销商都压力巨大。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发布“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显示,10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4%,环比上升3.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仍然位于警戒线之上。
这一数据在经销商处得到了印证。有豪华品牌经销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如今4S店不靠进销价差盈利,“售出一辆车也就赚几百块钱”,厂商的返利才是主要利润来源。
该经销商还表示,三季度以来虽然表面看着销售量尚可,但这是经销商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卖车不赚钱,就靠上量拿补贴。此外,为了清库存以应对年底的还贷压力,有些经销商甚至将年终的返利都补贴到车款里进一步压价用于促销。
新零售模式强势来袭
汽车电商主打“低价牌”
面对不断下挫的销量,传统汽车经销商的促销方式无非就是降价优惠、店内活动、试驾体验,最终签单售车。相比较之下,将卖车业务转移至线上的汽车电商就显得吸睛和新潮许多。
比如,作为传统汽车媒体的易车网,借助行业咨询和信息分发平台,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车辆报价、评测等服务,另一方面为经销商带来销售线索,从而促进交易达成。而包括天猫、大搜车等一众以新车和二手车买卖业务为主的汽车电商们,也在开启新一轮广告大战,试图在“双11”前争夺更多流量和发展空间。
记者注意到,从10月30日开始至11月11日,宝骏、江铃、北京现代、标志、沃尔沃、哈弗、比亚迪等十余品牌,每天在天猫限量半价销售。其中,沃尔沃款S60L天猫“双11”直降11万元,成交价仅需13.8万元;而江铃EB款舒适型半价后更是低至2.09万,直接击穿了线下经销商的底价。对此,有消费者笑称,“两部顶配新iPhone就能买辆车。”
与满眼充斥的低价相伴,各电商平台推出的金融政策也是五花八门。如,天猫就推出数千台汽车支持“直租免首付”、先用后买的弹性购车方案。消费者在弹个车、花生好车等天猫旗舰店,通过信用评估,即可免首付、低月供购车。
此外,今年还有上千家汽车4S店的0多导名购开通了“直播卖车”栏目。据记者了解,届时消费者可通过淘宝直播观看线下金牌导购的讲解、感受汽车外观及内饰,通过手机实现网上看车、货比三家。
然而,喧嚣背后汽车电商的模式仍有待开拓。“尽管现如今经销商们会将自己的一部分资源开放给电商平台,但从供应的实际产品来看,中低端、非热销产品占据了绝大多数。”有电商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经销商不会把自己的核心赢利点拱手相让。目前线上售车更多的停留在营销层面,从产业模式本身来看,“双11”并不会对汽车电商结构上产生驱动作用。
对此,汽车分析师林示也认为,相对一般消费品,汽车由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汽车电商之路注定不会坦途。长期以来,各汽车品牌与车企早已经形成了成熟可控的零配件体系,“买车就要去4S店”在消费者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要打破旧有销售模式并不容易。
“双11”线上线下“打配合”家电实体门店吸引客户回流
■本报记者贾丽
随着“双11”的到来,一场零售大战已在电商领域提前打响,近两年市场出现“线上风生水起、线下关门撤退倒闭”的境况,众多3C、商超卖场出现整合,甚至呈现整体没落的态势。在这一轮竞技中,家电卖场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地整合、改造,但依旧保持较强的生命力。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北京的多个家电实体门店。门店内“双11”气氛甚浓,丝毫不逊色于线上,商家围绕这场“盛宴”也推出各种五花八门的打折促销方式,而门店的“组合式”销售也吸引了部分人群,在“双11”前夕,人流量也比平日增加了许多。不过在部分非商圈核心地区,线下门店依旧略显冷清。
“在网络零售的冲击下,实体门店经历一轮阵痛,出现了兼并整合甚至闭店潮,但家电门店因中老年人群体的消费习惯等,而保留了部分客户群。同时,随着近两年实体门店改造升级,多元化元素越来越多,也吸引了部分年轻群体的回归。目前,部分经过改造的商圈中心地段的零售门店的客流量在缓慢回升中。不过,实体门店的3C、快消品的市场份额正在被线上快速蚕食。”业内人士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家电零售连锁巨头主导的大并购、大整合已进入尾声,各门店还在持续变革,城乡地区的家电经销商也渐渐进入大连锁、大渠道形成联盟,中小门店群体在竞争中还在逐渐减小。”
家电卖场多元化持续扩容
客流量部分回升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国美大中中塔店、苏宁易购广场慈云寺店及公主坟地区的部分零散家电实体门店。
在国美、苏宁的门店中,记者看到,消费人群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不过前去咨询和消费群体仍主要集中在中老年,除了陪伴父母的消费者之外,小部分年轻群体集中在高端品牌销售区。
在记者走访的门店中,其“双11”活动启动得大多比线上电商还早。一位大中门店冰箱销售人员称:“店面搞活动时,比网上便宜得多,无论国美在线、京东还是苏宁易购,你去全网比较,我们可以做到最低价,并且还有大量赠品赠送。”他的工作服上印着“全网比价”的字样。
有位年轻消费者在线上线下比较过产品的价格后,感到吃惊。“一直以为网上会更便宜,没想到现在店里价格会比网上还便宜。”
据了解,实际上,在举行大型促销活动时,实体门店确实有部分产品价格低于网上,高端产品表现得更为明显。记者在门店看到,直降、返券、套购等成为大多门店的主要促销方式,各种组合式促销可让消费者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价格。
“通常网络销售的产品偏重中低端,大部分来门店的年轻消费者是中高端人群,他们注重体验和产品的能效,也信赖门店。每年门店都会有几次最大优惠力度的活动,’双11’期间,门店也迎来一波销售高潮。从今年截止到目前的数据来看,门店整体客流量回升了30%。”一位门店的店长称。同时,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原本“各自为营”的销售人员也不再不局限在自己管辖的品牌前,而是带着消费者满场跑。“套购”的优惠力度,也吸引部分有需求的消费者。
记者此次前去调查的门店,大部分颇具代表性,都经历了一轮甚至多轮的改造升级,其中苏宁门店在改造后增加了大量生鲜、快消品购物区,进驻了影城,品类扩充了体育、亲子等多个领域。国美中塔店也在改造后,引入了厨房家居、儿童用品、烘焙餐饮和电竞区域等。
O2O新零售分析人士云阳子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商这几年主要在生鲜和快消品市场以前置仓模式强化渗透率,实体店的份额被线上大量抢占。而家电大卖场也在线上加速发力,建立后台联通的模式。目前,商超大卖场都在变革,打通零售渠道,未来两年还将进行大转型,降低服装等比例,增加餐饮、儿童娱乐等多元化项目。传统零售门店还将持续进行改造。”
零售巨头从线上引流
部分门店销量增长超%
“通过3年的新零售改造,目前很多旗舰门店都被零售企业打造成了多元化的购物广场。而门店的数字化改造和后台线上线下的打通非常重要,从线上向线下引流,是门店增加客流量的关键。”一位零售企业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目前“双11”等起源于线上的购物欢狂节,已不再是线下门店的噩梦,告别品类少、无价格优势等,很多大零售商的门店都加入其中,甚至趁着这波购物高峰对年底业绩进行冲刺。
经过数字化转型的门店,目前在线下门店可以直接对线上产品进行开单,也可以参照线上价格,线上的“双11”优势现在在门店完全可以实现。“赶在11月11日前,门店已经提前吸引了一波消费群体,并在销量上同期增长了80%-%。”上述店长告诉记者。
一位大型零售企业负责人表示:“明年我们还会对门店进行持续整合,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
据了解,家电实体门店还将利用其地域优势,持续布局“到家服务”领域,同时与线上相结合,向社区、家庭进一步渗透。
“相对来看,旗舰家电实体店的消费者今年以来有明确增长,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实体店的促销活动比几年前更多了。目前,传统的实体店依旧面临危机,但如果是经过改造后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大型门店,在吸引客流量上明显有好转,兼具体验、拿货渠道的双重功能。整体来看,渠道融合是不可逆的大势,而实体较强的大型零售商会更有优势,中小和零散门店依旧将在优胜劣汰中被兼并和关停。”家电业观察家丁少将认为。
“双11”部分商品被抢购
大小超市参与热情不一
■本报见习记者李正
距离国民买买买节——“双11”还剩不到一周的时间,各路电商早已纷纷亮出各种优惠措施,吸引消费者“在线剁手”,铺天盖地的广告几乎充斥着现实与网络的所有角落……而作为同样以销售商品赚取差价的另一类企业——超市而言,近些年也纷纷加入到了“双11”的促销大军当中,力争在增加资金流动性的同时吸引消费者,避免由于电商产业的兴起,使自身落入温水煮青蛙的境地。
那么,作为线下销售终端的超市企业,又为争夺市场做出了哪些努力?收到的效果如何呢?为了得到答案,《证券日报》记者近日随机走访了几家不同规模的超市一探究竟。
食品饮料是囤货首选
记者首先来到的是位于北京三元桥地区的家乐福,一进门就看到头顶上悬挂的广告牌,宣传内容显示,促销活动期间,单次购物总计满元(除家电),即可享受所购商品的打折优惠。
刚进入卖场区域,记者注意到很多货架出现了大片的缺货区域,本应琳琅满目的摆满各种商品的货架,有些甚至已经只有几件零散货品摆在上面,在询问在场的工作人员时,有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此次优惠活动的力度很大,涉及的商品也很多,食品饮料、日化用品、生活用品等等,几乎整个卖场都在打折,优惠活动最后一天,顾客数量也是最多的。
“上周日(11月3日)傍晚,超市门口的一百多辆购物车全都被顾客占用了,甚至出现已经结账的顾客,在停放区域刚刚离开购物车,立刻就有人过来推走的情况,这在平时真的很少见。”该工作人员对记者进一步表示,目前打折活动刚刚结束,店里只有几个换购活动,和以前一样,没什么不同,现在看到的很多缺货的货架主要是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者大量采买搬空的,目前仓库里的同类货品已经所剩不多,很多货物尚未补足,才造成了现在的情况,本次促销活动虽然涉及商品品类很多,但是销量较多的仍以食品饮料为主。
另据记者了解,与去年相比,该超市已经和包括饿了么、美团等多家线上外卖企业开展了合作。
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