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毛可馨
暴雨倾盆之中,拿起手机拨通公司提供的24小时援助电话,却被拒绝提供帮助,因为未接到公司救援通知——在多位网友爆料后,东风标致近日为救援工作的不足公开致歉。救援队未到、宣传兵先行,这一幕撕开了各路企业火速驰援河南灾区的温情画面,露出了略微尴尬的一角。
企业在突发洪灾中展现出的援助精神非常值得肯定。这其中有的企业反应很快,腾讯在7月21日凌晨就率先宣布捐赠1亿元;有的企业结合自身业务开展力所能及的帮助,滴滴召集保障车队提供救援疏散和运送物资等服务,顺丰协调到个编织袋运往前线,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调拨仓库物资驰援;甚至一些手头资金并不宽裕的公司都“勒紧裤腰带”为河南捐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近两天被生动演绎,在暴雨洪流中温暖人心。
“开了小差”的东风标致本来也是一片好意,想要支援灾情而为受灾群众提供救援车、拖车、食物和生活用品,并开放了24小时救援热线。城市洪涝导致大量车辆被淹,国内多家车企也据此提供服务,开放4S店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对受损车辆进行援助检修等。但东风标致的问题就出在“说到没做到”,反映出其内部的品牌服务和动员流程没有跟上。
换个角度看,企业争相驰援实际上也是一种品牌公关的竞争策略。记者了解到,不乏一些公司坦陈捐助行为包含品牌建设的考量,尤其是同行竞争对手宣布捐助之后,自家的行动更不能缺位。所以要做,而且一定要说出去,因此便有了一浪接一浪的企业捐助消息纷至沓来。
塑造一个肩负社会责任的品牌形象,这种努力无可厚非,但如果止步于此,援助就容易沦为喧嚣但空洞的口号。细看企业捐助公告,一些企业捐赠款项有明确的指向,比如通过企业公益基金会联合当地救援机构,或是捐向各级各地红十字会及慈善总会等,但很多企业并没有公示捐款去向。记者还了解到,有公司在发布了捐款公告之后才发现,公告中提到的受赠单位名字都出现了差错。这说明公司并未联系好捐款渠道,就火急火燎先把口号喊出去了。
当款项从各方企业捐出,受捐单位能否高效、透明、合理地承接并分配也是一大考验。不到两天时间里,有数十家企业捐出上亿元级别的款项,钱有多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使用都是需要放在追光灯下的信息和环节。钱是如此,人力、物资也是同样,大批资源迅速涌向灾区,调配和协调工作非常需要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此外,公众也应该意识到,不能停留在看到“八方支援”时的片刻感动,更要往前一步,跟踪和监督捐赠的全流程。
稍稍翻动记忆就可以发现,类似的讨论在去年国内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就曾出现。同样是来自各界的捐助资源涌向疫区中心,社会组织网络短时间内压力倍增,甚至部分慈善机构还发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经过一次历练,从企业到慈善机构,从公众到整个社会组织系统,都理应变得更加成熟,在下一次挑战中表现得更加强韧且值得信赖。
面对突发灾难,各个主体通力协作编织成的安全网是人类社会自我保护的能力体现。从微观企业来看,真诚的心和服务能力要相匹配,品牌建设和实质行动缺一不可;从宏观社会来看,培养出一套驾轻就熟的应急救灾组织机制,对社会资源进行高效分配,就如同修筑好稳固的排水系统和泄洪渠道,足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洪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964.html